主办单位: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基层卫生人才工作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单位:北京天元中和医药科技研究院
京ICP备09057878号-6
政策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信息 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制度框架及政策研究
添加人:admin 添加时间:2024年03月01日 阅读: 1563 次 来源:中国基层卫生人才数据库
研究目的:
在建立完善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框架,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构建健康和谐医患关系已被作为实现“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借鉴国际国内医务社会工作经验,探讨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形成和发展,分析目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构建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制度基本框架,提出推进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政策建议,为完善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功能,提高卫生系统服务能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实现医改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
研究方法:
本研究检索了综合性文献数据库、网络资源;收集了有关国家和我国卫生部、民政部、人事部等政府机构的资料;利用收集的资料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方面,主要进行了策略研究规范性分析、宏观政策规范分析、归纳和演绎、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典型案例调查、专家咨询等实证研究。
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探讨医务社会工作有关概念、内涵、理论基础;二是描述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分析存在主要问题;三是总结国际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规律和经验,分析对我国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借鉴和启示作用;四是构建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制度框架并提出政策建议。
研究结果:
(一)我国医务社会工作概念界定在总结国际医务社会工作内涵外延发展的基础上,鉴于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及医药卫生体系构架,将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界定为:在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中,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为病人提供“非医学诊断和非临床治疗”、解决病人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的专业化社会工作。
(二)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理论基础从众多的社会工作理论中,筛选出符合我国社会环境、医药卫生文化、能够最直接地指导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实务开展的理论基础:社会福利基础理论(主要有人类需要理论和马歇尔公民权理论)、心理社会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增权理论、危机介入理论。并进一步指出这些理论观点为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提供理论指导、概念框架、分析工具、知识体系和看待问题的基本视角,各种理论从不同方面或角度看待疾病与健康的关系,为医务社会工作者在不同健康照顾处境下处理不同的健康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不同的健康处境和不同的目标人群需要不同的理论分析框架,且健康干预过程和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理论,因此,医务社会工作者应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理论。
(三)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目前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总体推进缓慢,现有的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主要可归纳为6 种:历史渊源模式、社会工作推进模式、公共关系管理模式、医患纠纷处理模式、康复医学模式和志愿服务管理模式。医务社会工作者队伍总量不多,大多数分布在京、沪、深大城市公立医院,绝大多数由医护人员转型而来,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凤毛麟角,无法满足病人及医院的需要。全国尚无统一的医务社会工作职责范围和服务内容,主要服务领域集中在临床医疗服务、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及医患沟通上,为患者、家属和其他人员提供直接地社会服务和经济援助相对较少,工作还没有正式到位。目前主要存在缺乏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卫生系统内缺乏对社会工作的基本认识、社会知晓度不高认同感不强、医务社会工作者职业发展路径不清、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归根结底是医务社会工作制度的建设问题,卫生系统迫切需要建立医务社会工作制度。
(四)美英日及港台医务社会工作制度建设对我国的启示一是没有社会福利制度就没有医务社会工作。二是政府在发展专业化医务社会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主导地位,在政策制定、制度保障、经费投入、服务监管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三是专业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是社会工作在卫生系统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也是对医务社会工作人员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管理的保证。四是应根据需求不断建立完善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五是成熟的民间社会组织是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载体。
(五)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制度框架首先提出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制度的内涵是促进我国本土化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一系列保障措施,并明确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然后再明确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卫生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和角色,职责工作范围和服务内容的基础上,从推进医务社会工作职业化建设和专业化建设两个维度入手,拓展到职业标准探索、职业岗位设置、待遇标准建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专业人才配置和专业组织培育六个方面来构建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制度基本框架,制度核心部分是医务社会工作教育培训制度、医务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和医务社会工作者使用制度。
(六)我国推动医务社会工作的政策建议当前,应以医院是作为推进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优先介入领域,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在医院内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增强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在较大范围内运用推广,逐步建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务社会工作制度。
研究的创新点:一是首次对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现状进行系统和全面分析,提出了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内涵及理论基础;二是在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初步构建了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制度框架,提出当前推进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具体策略,为全面系统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务社会工作制度和体系奠定基础,为卫生行政等主管部门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三是通过建立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制度框架和体系,为有效缓解当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等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建立完善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框架,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构建健康和谐医患关系已被作为实现“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借鉴国际国内医务社会工作经验,探讨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形成和发展,分析目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构建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制度基本框架,提出推进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政策建议,为完善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功能,提高卫生系统服务能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实现医改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
研究方法:
本研究检索了综合性文献数据库、网络资源;收集了有关国家和我国卫生部、民政部、人事部等政府机构的资料;利用收集的资料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方面,主要进行了策略研究规范性分析、宏观政策规范分析、归纳和演绎、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典型案例调查、专家咨询等实证研究。
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探讨医务社会工作有关概念、内涵、理论基础;二是描述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分析存在主要问题;三是总结国际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规律和经验,分析对我国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借鉴和启示作用;四是构建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制度框架并提出政策建议。
研究结果:
(一)我国医务社会工作概念界定在总结国际医务社会工作内涵外延发展的基础上,鉴于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及医药卫生体系构架,将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界定为:在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中,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为病人提供“非医学诊断和非临床治疗”、解决病人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的专业化社会工作。
(二)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理论基础从众多的社会工作理论中,筛选出符合我国社会环境、医药卫生文化、能够最直接地指导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实务开展的理论基础:社会福利基础理论(主要有人类需要理论和马歇尔公民权理论)、心理社会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增权理论、危机介入理论。并进一步指出这些理论观点为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提供理论指导、概念框架、分析工具、知识体系和看待问题的基本视角,各种理论从不同方面或角度看待疾病与健康的关系,为医务社会工作者在不同健康照顾处境下处理不同的健康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不同的健康处境和不同的目标人群需要不同的理论分析框架,且健康干预过程和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理论,因此,医务社会工作者应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理论。
(三)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目前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总体推进缓慢,现有的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主要可归纳为6 种:历史渊源模式、社会工作推进模式、公共关系管理模式、医患纠纷处理模式、康复医学模式和志愿服务管理模式。医务社会工作者队伍总量不多,大多数分布在京、沪、深大城市公立医院,绝大多数由医护人员转型而来,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凤毛麟角,无法满足病人及医院的需要。全国尚无统一的医务社会工作职责范围和服务内容,主要服务领域集中在临床医疗服务、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及医患沟通上,为患者、家属和其他人员提供直接地社会服务和经济援助相对较少,工作还没有正式到位。目前主要存在缺乏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卫生系统内缺乏对社会工作的基本认识、社会知晓度不高认同感不强、医务社会工作者职业发展路径不清、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归根结底是医务社会工作制度的建设问题,卫生系统迫切需要建立医务社会工作制度。
(四)美英日及港台医务社会工作制度建设对我国的启示一是没有社会福利制度就没有医务社会工作。二是政府在发展专业化医务社会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主导地位,在政策制定、制度保障、经费投入、服务监管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三是专业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是社会工作在卫生系统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也是对医务社会工作人员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管理的保证。四是应根据需求不断建立完善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五是成熟的民间社会组织是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载体。
(五)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制度框架首先提出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制度的内涵是促进我国本土化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一系列保障措施,并明确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然后再明确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卫生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和角色,职责工作范围和服务内容的基础上,从推进医务社会工作职业化建设和专业化建设两个维度入手,拓展到职业标准探索、职业岗位设置、待遇标准建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专业人才配置和专业组织培育六个方面来构建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制度基本框架,制度核心部分是医务社会工作教育培训制度、医务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和医务社会工作者使用制度。
(六)我国推动医务社会工作的政策建议当前,应以医院是作为推进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优先介入领域,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在医院内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增强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在较大范围内运用推广,逐步建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务社会工作制度。
研究的创新点:一是首次对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现状进行系统和全面分析,提出了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内涵及理论基础;二是在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初步构建了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制度框架,提出当前推进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具体策略,为全面系统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务社会工作制度和体系奠定基础,为卫生行政等主管部门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三是通过建立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制度框架和体系,为有效缓解当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等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