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案例:“共富畲乡 数智健康”云诊室助推偏远 山区优质医疗资源“一触即达”
作者:陈运炎     阅读: 143 次     来源:基层卫生人才工作委员会
     一、实施背景
     景宁于1984年设立畲族自治县,是浙江省最年轻的县,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县域面积1950平方公里,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地貌特征,境内1000米以上山峰749座,辖21个乡镇(街道)、136个行政村,户籍人口16.9万,其中农业人口占比80%以上。景宁建县时间短,产业基础弱,经济总量小,交通不便,发展相对滞后,是浙江典型的欠发达山区县,在医疗服务供给上存在三大明显短板,县域优质医疗资源稀缺,全县仅一家二级甲等公立医院,高层次医疗人才招引难;乡镇医疗服务辐射范围有限,全县共21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编在岗人员218人,其中职工数5人及以下的卫生院9家;村级网底作用不断削弱,村卫生室数量锐减,村医老龄化(平均年龄60.53岁,最大年龄82岁)、知识结构老化、后继乏人现象突出。为此,景宁县进行了系列探索,力求实现畲乡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好看病。
     二、目标与做法
     2022年7月,在省市卫健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景宁被定为试点县,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打通数据通路,仅投入150.23万元(主要为系统平台、基础设施等费用),建成了全市首个“功能聚而合、服务优而全、辐射强而广”的基层远程专家云诊室平台,配套五大云场景,打造了互联网医院山区实践新模式,真正做到了“花小钱,办大事,惠民生,暖民心”。
  (一)搭建足不出户的“云端问诊”。聚焦优质,促进城乡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与浙江省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丽水市中心医院、景宁县人民医院等省市县权威医疗团队开展会诊合作,建立起“省-市-县-乡-村”贯通、“家-全-专”联动的云诊室平台,并实现21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结合常态化线上接诊机制,打造线上线下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服务体系,在城区乡镇上班的医生当上了“数字村医”,真正实现群众寻医问药“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目前已实现云会诊808人次,为患者节省直接间接费用124万余元。
  (二)打造行走乡间的“流动医院”。聚焦普惠,实现远程诊疗服务提点扩面,突破传统互联网医院仅能在院内接诊限制,开发“景医云诊室”手机端小程序,医生可在诊室、巡诊车、急救车、群众家里等多场景,使用手机、电脑、平板等多媒介提供远程会诊服务。针对山区县实际,全县配置“巡回诊疗车”4辆,在“智慧流动医院”里,我们打破信息孤岛,随车配备心电图、尿常规、血常规、B超、五官检查、投影等仪器设备,一车可实现就医、检查、取药、医保报销、远程会诊、健康宣教等功能,每月2次向无医疗服务机构和村医老龄严重的73个偏远行政村提供巡回诊疗和健康宣教服务,将“智慧流动医院”开进田间地头,让山区患者安坐村口就能享受便捷服务,今年来行车里程已达4.5万余公里,服务2.8万余人次,医保报销35万余元。
  (三)建立随取随用的“移动智库”。聚焦共享,打通数据共用链路,在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卫生专网、互联网、医院内部局域网的三网梳理融合,建成数据互联互通共享的“快车道”;同时,实现云诊室平台与全市区域诊疗系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无缝对接,将患者在全市的检验检查报告、历史病历等形成可通过云诊室平台随时查阅的“移动数据库”,成为远程接诊医生了解病情、明确诊断的“智慧助手”,实现会诊发起、数据验证传输、会诊意见回流的全程信息共享共用。
  (四)当好全程服务的“健康管家”。紧盯堵点,进一步实现乡镇与县级医院分级诊疗通路闭环,向基层医生开放“云预约”、“云转诊”功能,可一键预约上级医疗机构预留的磁共振、CT、彩超等检查,解决山区群众就医“来回跑”、“长时间排队”的问题,为乡镇患者特别是空巢老人提供看病有人引、检查有人陪、用药有人拿、住院有人帮的全过程、全周期“管家式”贴心服务。
  (五)构筑远程带教的“云上教室”。紧盯难点,充分提高专家资源下沉效能。依托云诊室平台,一方面可完成远程查房随访,群众可在卫生院和上级专家面对面沟通,当地医生还可化身乡镇病患,特别是畲族病患与专家间的沟通桥梁,准确传达信息、解读病情,让患者得到精准安心的服务;另一方面,可实时和不定期开展远程示教学习,让分身乏术的基层医务人员打破地域限制,第一时间学习到先进医疗经验。
  (六)强化医防结合的“数智监管”。紧盯盲点,精准分析把控县域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数据,建立一体化、多维度、闭环式的云监管驾驶舱,相关数据可实时,直观,细致展示,结合全省数据共享平台,可对县域外流病种和本地主治病种进行分析研判,为基层医疗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指引,科学规划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引育工作,进一步提升医防结合工作效能。
     三、主要成效
  (一)山区百姓共同富裕路上有“医”靠。依托“云诊室”平台,可实现“1分钟”预约专家,“5分钟”网络会诊,“5分钟”执行医嘱,“10分钟”完成诊疗,通过基层医生手机端“云会诊”,让患者在家里就能享受到同质医疗服务,可有效减轻群众的就医负担,据测算,群众依托远程诊疗每年可节省就医吃住行成本2-2.5万元,节省往返和等候等时间近1000小时,该项目也得到健康中国观察网、中国网、浙江省人民政府官网等各级媒体报道点赞。
  (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提升。依托云诊室平台和县域检验、心电、影像、消毒供应和病理五大共享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今年以来城乡联合诊断3217人次,同比增长395.06%。基层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鹤溪、沙湾、东坑3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创成市级特色学科4个。
  (三)远程诊疗助力双向转诊新模式初显效。通过云诊室全程跟踪管理,患者的诊前、诊中、诊后,均有专人提供专业健康建议,进一步推动了“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分级诊疗格局实现。基层就诊人次增幅明显,2022年基层就诊率达51.88%,较上年度提升1.07个百分点。2023年1-10月,基层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32.64%、均次费用同比下降41%;2022年双向转诊下转人次同比增长23.7%,上转同比增长17.5%。
     四、体会与思考
  (一)以机制促公平,是打造普惠医疗体系的重要基础。机制先行是山区医疗资源共享破题的底层逻辑,需自上而下进一步完善以基层能力提升为基底、以远程诊疗协作网建设为助力的分级诊疗体系,建立健全远程诊疗绩效保障制度,才能推动优质医疗资源自动向基层下沉,根本上推动偏远山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二)以统筹强保障,是保障服务有效运转的核心举措。
“一网统建”是欠发达地区提升群众健康服务质量的关键打法。景宁依托数字平台,整合已有平台和数据资源,以小投入实现大产出,精准化破解了基层健康服务覆盖不足的难题。
  (三)以数智增效能,是破除医疗服务梗阻的创新路径。数据赋能让山高路远不再成为山区百姓的心头病,依托智慧流动医院、“云诊室”、“AI辅助诊断”等现代科技,进一步突破了群众看病就医难、医疗末端覆盖难两大“双向”瓶颈,切实打通了山区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